“父母是指南针,不是地图。”
刘小小在深圳长大。
她爸爸是汕头人,18岁来深,现在经营一家外贸公司。“我家氛围很开放的,有事情直接说,你的道理,我的道理,现场PK,谁的道理大听谁的,我爸也不怎么管我,我18岁就一个人背包去东南亚玩了。”
上周跟刘爸爸去吃大排档,他有句话我记得特清楚:“父母就是个指南针,大方向说说就行,孩子的路得孩子自己走,不要搞张地图,走哪条道,行那段路,都给标了,禁了,有意思么?”
我问刘爸爸:“你为什么来深圳?”他说:这个城市有意思。”
“我在这里才感觉我是活着的。”
王瓜瓜来深圳三年。
他是东北人,在科技园一家手游公司做程序员。最让他意外的是,公司领导没架子,有事直接说,有问题当场讨论,错了就认,认了就改,经常可以见到新员工跟领导吵得脸红脖粗,而且天天吵:代码吵,UI吵,营销方案也吵。
领导最常说的话,不是“人本和谐”,而是“一团和气是企业最大的灾难。”
瓜瓜之前在东北国有企业做技术开发。每天想最多的不是技术改良,而是领导今天心情如何,喜欢谁,不喜欢谁,周一费着脑子编工作计划,周五绞尽脑汁写工作总结。因为实在没什么好写。
瓜瓜说,“在深圳堵心事也不少,至今单身狗,工资不高,物价很高,上班塞车,中午快餐,晚上加班吃泡面,科技园这里更是加班重灾区。”
我问:“那你为什么还来深圳?”他说:我在这里才感觉我是活着的。”
“不摔几个跟头,怎么学会走路。”
王伯在深圳30年,去年退休。
他之前在深圳政府里某个投资部门工作。有一次我和父亲跟王伯吃饭,聊起他的工作,他说:深圳的政府也一样,部门之间踢足球,扯皮条的事情经常发生,但至少愿意试。其他部门我不清楚,至少我们那个部门,大家敢发表意见,领导也开明。愿意试,愿意承担风险,你说哪个改革没有风险?
不摔几个跟头,怎么能学会走路呢。
“以前都说国外资本是毒药,可是一引进来才知道,人家不仅带着钱来,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也带过来。还有,很多人都说深圳受了中央许多关照,其实许多政策出台、项目落地,也是经过一堆扯皮,冒了许多风险,不断尝试的。”
我问:你当时为什么来深圳呀?他说,还不是被你王姨骗了,当时跟她谈恋爱,她要来,我就跟着来了。”
“开放是深圳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有人会说,深圳的崛起受益于国家政策,得利于国际资本,崛起是因为地理优势,毗邻港澳。都没错。
但我想说的是:深圳区别于其他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,源自于它的开放。
这种开放,并不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,或者政府的文书,更多是一种观念,贯穿于城市的每个角落,每个人身上。如同刘爸爸开明的教育方式,瓜瓜公司的开放的企业氛围,王伯在一个政府部门里亲历的三十年变革。
开放是什么?它意味着允许犯错,允许争论,允许尝试。老人有经验,但别一棒子打死新人的尝试,不敢说让出一条国道,至少留一条小路。开放有代价,它会带来泡沫,带来错误,有时候甚至是致命性的,但是我们不能“因噎废食”。
吴晓波在《激荡三十年》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深圳的个体户和公司的成长史,这些个体户和公司,就是深圳三十年来的开拓者和见证者。书的结尾我印象尤其深刻:
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,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,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,心灵焦虑无处不在,身份认同时时颠覆。所有的财富故事都暧昧不明,很多企业家前途拨测......尽管有着种种抱怨,失落和焦虑,但是,过了很多年后,我们也许仍然要说,那是一个好的时代。因为,它允许新的可能性发生。”
图片来源:昵图网;文中主人公均为化名。本文为财子佳人公众号原创作品,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留言以索取授权。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任何承诺与保障。过往表现并不保证未来业绩,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;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