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有着根深蒂固的信念,而且决不妥协。
撒切尔夫人是英国首位女首相。
在十一年的执政生涯中,她主导了英国的国企改革。因作风强悍,措施激进,时人称“铁娘子”。
回顾她的改革路,或许能够对中国当下国企改革困境,提供一丝思考。
把国企都推上货架
当时的英国,跟现在的中国很像。
国企成堆,政企不分,挤占资源,效率低下。70年代,英国经济平均增长2.2%,通胀率12.5%,英镑购买力在二战后30年中下降了85%。(数据援引自腾讯财经)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撒切尔按下了改革的按钮。
其改革措施有几个鲜明的特点。
其一,先啃小的,再啃大的。
第一步,撒切尔先拿小型国企开刀,将国有股份拆分卖给内部员工,或是整体出售给私人部门。
接下来,大型垄断性国企(天然气,电力,航空等)也列入私有化清单,通过股份制改革,整体上市,员工持股等方式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改革。
第三步,又将目光瞄准了那些依靠政府巨额补贴才能经营的国企(铁路,邮政等),主要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,授权给私人部门,让其负责管理运营。
其二,对症下药,区别对待。
对待不同类型的国企,撒切尔政府分别采取了“整体出售”“公司上市”“特许经营”等不同的方式,而不是一刀切地“卖卖卖”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特别股制度,使政府保持了对关键行业的控制权,防止被恶意收购。(在英国电信公司,政府只有一股,但是却具有“一票否决权”)
其三,正大光明地卖给大家。
如何在私有化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?英国的做法的是: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(从资产评估到出售的全过程),并鼓励公众参与购买国有资产股份。
在英国燃气的私有化项目中,就有近500万英国人参与了股权购买,约占总人口10%,防止让国有资产都落入“关系户”的口袋。
成绩斐然,争议不断
撒切尔主导下的国企改革成绩斐然。
40家最大的国企全部摆脱亏损。80年代,英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将近4倍,政府通过出售国企获得收入超过600亿英镑。公众持股人数从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。(数据援引自《中国经营报》)
改革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,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。
当然改革不可避免会有后遗症:大量裁员(据《中国经营报》报道:截止1988年底,通过私有化,英国削减了70多万个国企岗位)引起的社会动荡,以及对于国有资产流失不绝于耳的争论。
撒切尔本人也遭受巨大争议。
英国民众包围她的座驾,边喊着“撒切尔滚蛋”,边朝她扔生鸡蛋。人们对她执政时代最深刻的印象之一,是抗议的工人留下的满大街臭气熏天的垃圾。
但这位女性从来不为所动。她的手提包里长年装着梳子,口红,手帕,以及脸上被泼硫酸后可用的解毒剂。(援引自《中国青年报》)
哲人日已远,典型在夙昔
很多年后,撒切尔夫人说,从政让她的家庭付出了重大的代价,假如可以再活一次,她一定不会选择这个职业。
2013年4月8日,撒切尔夫人因中风逝世,BBC(英国广播公司)发表了以下悼文:
在她身上最独特的事情是,她是一个有信念的政治家,并且随时准备着维护她那些或好或坏的信念。她有着根深蒂固的信念,而且决不妥协,这是她最强悍的地方,也是她最薄弱的一环。
在国庆放假前一天,我们写下这篇稿子,衷心希望中国的国企改革能够有更多实质性的改变,也祝愿各位读者国庆快乐!
本文为财子佳人原创作品。图片来源:百度图片;风险提示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任何承诺与保障。过往表现并不保证未来业绩,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;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