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图:水木清华正廊

 
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?

象牙塔里的上市公司

 

1993年,复旦大学下属的一家医药企业:复旦复华(600624)登陆上交所,开启了校企上市的旅程。

 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

 

目前A股市场上,存在一批由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,俗称“高校系”,共计25家,涉及高校13所,市值过千亿。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前三甲。

 


数据来源:Wind资讯/图表制作:财子佳人

 

此外,浙江大学、中科大、上海交大等高校,也有各自控股的上市公司。

 

有意思的是,像俄罗斯套娃一样,某些公司之间,还存在隶属关系。比如:同方国芯和泰豪科技的控股股东都是同方股份。

 

高校系企业中,计算机行业、电子类和医药生物类等以研发为主导的行业占了一半席位。究其原因,大学里面大量的实验室,以及多家附属医院,让这些公司在核心技术和专利方面拥有天然优势。

 

 
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

 

高校系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和高校的紧密联系。

 

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,在政策扶持,人才引进,技术专利三大方面,优势明显,也出现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,比如专注语音的科大讯飞。

 

然而,有利必有弊。

 

高校属于事业单位,人事关系错综复杂,企业经营不够灵活,管理层激励不到位。因为企业的决策机制是需要在学校行政框架内行事的。这也导致了企业在发展和创新方面不足。

 

此外,高校科研成果转换成专利的内部筛选机制,中间筛选环节过多,机制被动,也是造成很多好的项目不能脱颖而出的原因。

 

一位有关人士谈到:校企改革第一步,应该解决股权激励的问题。

 

“我们有一个技术人员,年薪给到了100万左右,这是我们能给的最高标准…但有民营企业来挖人,直接给股权,那就不是一两百万的问题了,那是几千万甚至上亿,你说我们拿什么再留住人家?”(援引自中国证券网)

 

而活力受限,直接的后果就是:公司业绩差强人意

 

援引《北京商报》对一位业内人士的采访:“其实,沪深A股市场先后有42家公司为高校控股上市公司,但有17家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退出了高校行列。由于该类上市公司缺乏激励机制,人事关系复杂,十几年下来,公司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。”

 

正是:人才济济,技术过硬,制度不行,业绩平平

 

 

投资者的机会在哪

 

在财子看来,“高校企业”就像一块覆满灰尘的金子。

 

高校里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专利都是巨大的“宝藏”,但只有当企业经营和学校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能梳理清楚,高墙内的企业才能充分市场化。

 

“学校的归学校,企业的归企业”。

 

上市公司才能真正焕发其活力,而深藏校中的专利技术才能真正“变现”。毕竟,办学校和办企业是两码事。

 

对于投资者而言,有三点值得关注:

 

其一,业绩说话。无论其背后的高校有多牛,技术概念有多热门,公司的真实业绩,实实在在赚到的钱,才是决定是否投资的最有利证据。

 

其二,市场主导。在“高校系”中,那些市场化程度更高,掌握核心技术,股权激励到位,细分领域属于龙头企业的上市公司更值得关注。

 

其三,关键政策。关注对应的高校制度改革方面,跟校企密切相关的方案和实际进程。

 


本文为财子佳人原创作品。图片来源:百度图片;风险提示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任何承诺与保障。过往表现并不保证未来业绩,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;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财子佳人

财子佳人

277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说人话的投资小报 微信公众号:财子佳人

文章